李 拯
2025年08月28日08: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中西部作為戰略腹地,發展潛力正被激活,向內挖潛正在打開新的發展空間,拓展了經濟循環的深度和廣度
產業追“高”向“新”,加力培育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成為后發地區實現彎道超車、錯位競爭、改寫既有產業布局的有效路徑。誰能抓住這一新變化、新機遇,誰就能獲得領先優勢
觀察中國經濟,一些新變化引人深思:
重慶成為消費第一城﹔安徽成為汽車產量第一省﹔在經濟大省中,上半年湖北經濟增速以6.2%居首……
如果把這些新變化串聯起來,不難發現中國經濟正在經歷深層的結構性調整。調整就意味著變化,變化就會孕育新的機遇。那些率先抓住新變化、新機遇的企業和地方,就會在悄然之間站上時代風口。
先看區域發展的新機遇。以重慶為例,除了構建“江崖街洞天”消費場景,加碼推進“以舊換新”,打造“全域全季消費潮”,還有一個數據耐人尋味:上半年接待入境游客92.3萬人次,同比增長高達77.2%。深居中國腹地,一樣受到世界關注。這再次印証,隨著大交通網絡建立,“開放”不再受限於區位,而是更取決於思路和格局。
不只是重慶,中西部不少省份的消費都有亮眼表現。河南上半年消費增速高於全國2.2個百分點﹔在房地產普遍下行情況下,湖北商品房銷售面積、房屋新開工面積分別增長5.9%、5.6%。
“超常”的數據在意料之外,深層的調整卻在情理之中。
全國統一大市場加快建設,市場的聯通、要素的流動,打破“壁壘”、突破“阻隔”,任何一個地區都可以享受超大規模市場的紅利。於是,不同區域發展更加趨於均衡。當要素資源能夠在全國范圍順暢流動、高效配置,既有的產業布局、內需格局也隨之變化。中西部作為戰略腹地,發展潛力正被激活,向內挖潛正在打開新的發展空間,拓展了經濟循環的深度和廣度。
再看產業升級的新機遇。在外部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一個地方的外貿韌性為觀察產業結構提供了契機。傳統外貿大省中,江蘇、浙江等產業升級較早,出口保持增長。更值得注意的是,幾個內陸省份的出口大幅增長。上半年,河南出口增長38.8%,機電產品增長59.8%,其中汽車增長65.7%﹔湖北出口增長38.5%,鋰離子蓄電池增長了1.1倍。可以發現,凡是出口產品含“新”量較高的省份,受到外部的影響就相對較小。
透過現象摸規律。優勢是相對的,不可能固定不變,如果在產業轉型升級上行動慢了,傳統優勢也可能變包袱。反之,發展相對落后的區域,只要堅定不移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也可以擁有后發優勢,在新一輪競爭中改變身位。比如,安徽率先抓住新能源汽車的產業機遇迅速崛起﹔河南鄭州抓住了微短劇的文化產業新賽道,成就了與傳統影視劇制作基地“橫店”相媲美的“豎店”。
可見,創新正成為改寫既有經濟格局的最大變量。產業追“高”向“新”,加力培育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成為后發地區實現彎道超車、錯位競爭、改寫既有產業布局的有效路徑。誰能抓住這一新變化、新機遇,誰就能獲得領先優勢。
最后看消費煥新帶來的新機遇。如今,人們的消費需求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把握新需求,就是在打開發展新藍海。
消費新變化,體現在更突出個性化滿足。那些未被注意的小眾需求、特立獨行的個性需求,很可能就是發力的方向。“小單快反”的柔性制造因此興起,一家冰箱企業的柔性生產線上,可以同時組裝200多台不同型號的冰箱。
消費新變化,體現在更注重文化品位。這些年來,從《長安三萬裡》到《哪吒之魔童鬧海》,從故宮文創持續火熱到《黑神話:悟空》火爆全球,國產文化IP持續涌現,背后正是人們對文化消費的更高追求。
消費新變化,體現在更加注重心理體驗。夜經濟、潮玩IP、首發經濟、演藝經濟、賽事經濟等,說到底都是通過構建新的場景,讓消費者獲得全新的心理體驗。
如今90后、00后網絡購物使用率分別達到95.1%、88.5%,成為數字消費主力軍﹔我國14—35歲的青年人數約為4億,這一群體將伴隨新質生產力一起成長,持續釋放新的消費潛力。
在中國,只要能夠產生新產品、新供給,需求側就能夠以火熱的新消費將其轉化為潮涌般的市場交易,從而形成新供給與新需求的共振效應。這為中國經濟不斷迭代升級注入了內生動力,也給企業經營和地方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跳出空間限制而開放,切入新興產業而超車,打造潮玩IP而風靡……第一波捕捉到機遇的,已經得到了時代的獎賞。行動起來,看見變化、把握機遇,與國家發展大勢同行,誰都有機會成為別人眼中那個異軍突起的“時代寵兒”。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8日 05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