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帶貨主播提供專業建議、操控無人機巡檢高壓電線、參加比賽走上科技創業之路
本報記者 鄭洋洋 姚雪青 姜曉丹
2025年08月28日08:4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 |
李澤霖在電腦前工作。 |
![]() |
何祖強操控無人機。 |
![]() |
葉維參加退役軍人優秀企業座談會。 |
山西太原退役軍人李澤霖——
多崗位嘗試后
干上了喜歡的電子商務
“李老師,我這個產品的流量怎麼突然就降下來了?”“李老師,你看我今天的直播節奏還可以嗎?”早上剛上班,26歲的李澤霖打開電腦,剛點進聊天軟件,一堆消息就彈了出來。這些消息來自電商直播帶貨的“網絡達人”,李澤霖的工作就是為這些“達人”提供專業的分析和建議。
就在5年前,李澤霖還不知“達人”是什麼概念,也不曾想到會被稱為“老師”。更不會想到,現在他口中常會熟練地蹦出這樣的句子:“品類已經過期了、好評率下降明顯、畫面呈現亮點不具體……”
那時候的他,正在部隊忙著訓練。李澤霖是山西太原人,大學時學的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2019年,正在上大一的他,出於對軍旅生活的向往,入伍從軍成了一名陸軍防空兵。2021年,他退役回家鄉,卻發現周圍的一切變得有些陌生。“我甚至連家附近的路都不認識了。”
因為喜歡游戲、動漫,他曾在南京從事動畫設計工作,可很快意識到,想象中的工作和現實並不一樣,無論待遇還是工作狀態都不能讓他充滿熱情。后來,李澤霖在招聘中被一家民營企業看中了,外派到非洲地區從事行政工作。“我不善言談,可我發現很多行政崗位仍然需要從事銷售工作。”
在家人的勸說下,李澤霖回國了,想換一份適合自己又有技術含量的工作。但工作並不好找。“當過兵,能吃苦。”這是李澤霖求職簡歷裡一直保留的一句話,“可能吃苦的工作,卻不一定是合適的工作。”
正當一籌莫展的時候,他接到了太原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工作人員的來電。“我們了解到您退役后沒有參加過培訓。近期有免費的培訓課程,您願意參加嗎?”電話那頭娓娓道來。通過了解,李澤霖發現培訓的課程類別還真不少。有美容美發,有西餐中餐烹飪,有挖掘機駕駛,還有電子商務。“當時,我其實特別想學挖掘機,覺得這個技術夠‘硬’,有門檻。”在工作人員的進一步解釋下,李澤霖發現,“我還是喜歡電腦。”
有了興趣,學習很快。3個月的培訓,既有電子商務的基本理論知識、平台運營模式規則講解,也有短視頻剪輯、圖片處理這些技術教學。培訓結束,學校還幫著對接了專業考試,為他介紹了現在的工作——在一家為某頭部互聯網企業提供服務的電子商務公司任職。
“我對現在的工作很滿意,也感受到了政府對我們退役軍人的關懷和溫暖。”李澤霖說,“薪資待遇很好,還能按照每個月績效有變化。五險一金齊全有保障。更重要的是,我對做的事情很有興趣,也很有成就感。”
太原市在全市范圍內開展“我為退役軍人找工作”系列活動,助力退役軍人完成學歷教育。同時,全面開展適應性培訓,利用退役士兵返鄉報到之際,落實“即退即訓”的原則,採取大課面授、線上教學等多種方式進行適應性培訓。
“我們今年還結合就業市場熱門崗位,遴選了33家培訓機構,建立了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機構清單。”太原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一級主任科員姚保林介紹,“這些工作,就是要讓退役軍人在經過系統培訓后,以扎實的求職技能和全新的職業姿態,正式邁向人生新戰場。”
江蘇南京退役軍人何祖強——
接受特色培訓
成為無人機飛控師
早上8點剛過,山西省長治市長子縣谷村,一架多旋翼無人機在飛控師何祖強的遙控下平穩起飛,沿著高壓輸電線路開展電力巡檢:通過機載的高清攝像頭和熱成像儀,檢查絕緣子有無損壞、螺栓螺帽是否脫落,一天就可借助“千裡眼”巡檢30平方公裡范圍的線路安全。
今年23歲的江蘇南京小伙何祖強,是一名退役軍人,今年7月剛剛入職南京中科華興應急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為一名無人機飛控師。由於業務過硬,還在試用期內,他便已能獨立外出執行項目任務。
“這離不開江蘇對退役軍人開展的特色培訓。”何祖強介紹,2024年退役后,他自主就業,在一家電廠從事電線電纜的檢測排故工作,雖然很穩定,但他想趁著年輕,到“新賽道”闖一闖。去年底,他參加了南京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組織的適應性培訓和職業規劃指導,接觸到無人機飛控、全媒體運營、新能源汽車檢測與維修等一批新職業。
作為省內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的合作方,南京新航線教育培訓學校負責人唐立新在活動上介紹,低空經濟是新興產業,無人機飛控師培訓是江蘇針對退役軍人免費培訓的項目,每人1萬元的培訓費(含食宿)由國家、省、市相關部門承擔。何祖強一聽,當場報了名。
這期培訓班的61名學員都是退役軍人,33天培訓分為理論學習、模擬飛行以及實操訓練。“理論學習包括無人機零部件、空氣動力學、飛行法律法規等。最難忘的是實操訓練——教練從起飛和降落開始,先給大家演示一遍,再讓我們試著動手。第一次讓無人機飛起來時,我激動極了。然后難度慢慢加大,讓無人機在空中完成自旋和‘繞8字’,還要同時滿足一定的高度、速度和偏移角度。”何祖強介紹,無人機的空中姿態考驗著學員們手上的熟練度和精細度。
何祖強說,為了達到“人機一體”的訓練效果,大家拿出在部隊時的拼搏精神,早上提前半小時到達訓練場,晚上堅持3小時自習,一個月的培訓期隻休息一天……最終,這批學員都考取了中國民航局高等級的無人機操作証——中型多旋翼超視距CAAC執照。
“為了讓參訓人員更有獲得感,也更利於就業后迅速適應崗位,學校還開設了無人機組裝、維修技術、航拍技術等方面的選修課。”唐立新說,該校與低空經濟領域多家單位是合作伙伴,幫助學員推薦就業。何祖強等多名學員,目前已走上了無人機飛控師的崗位。
“同樣是干電力檢測,現在環境更好、收入更高,也讓我對自己更有信心,這真是理想的工作。”何祖強說,自己的參訓和就業經歷,激勵了身邊許多退役軍人。
江蘇是較早探索實施退役士兵免費職業技能培訓的省份。從2008年起,省級財政每年拿出專項補貼資金用於退役士兵教育培訓,每年超過2萬名退役軍人成為政策受益者。在南京,近年來瞄准低空經濟、網絡營銷等熱門就業領域,開發了81個技能培訓項目,滿足退役軍人的多樣化需求。以何祖強參加培訓的這所學校為例,2019年以來,已有1000多名退役軍人在該校完成培訓、走向新賽道上的新崗位。
廣東廣州退役軍人葉維——
參加創業大賽
讓技術產品走向市場
從國防生到部隊工程師,從退役軍人到科技創業者,葉維的每一次轉身,都帶著軍人特有的堅韌。如今,他創立的“MR全息應用訓練系統”已在軍警、教育、文旅等多個行業落地生根,成為軍民融合創新創業的標杆案例。
出生於廣東梅州興寧市的葉維,2008年以國防生身份進入華南師范大學計算機學院學習網絡工程專業,“可以學我喜歡的專業,又能圓自己的軍旅夢。”
2012年畢業后入伍,憑借扎實的專業能力,葉維迅速成長為部隊技術骨干,參與軍事通信、網絡安全等領域的技術研發。服役期間,他曾在國家級信息安全競賽中斬獲二等獎,展現出卓越的技術實力。
2018年退役后,葉維並未停下腳步。他深知,部隊積累的技術和經驗,可以在更廣闊的領域發揮作用。於是,他選擇創業,與團隊共同研發適用於軍警行業的虛擬仿真訓練系統,致力於解決傳統訓練中成本高、風險大、組訓難等痛點。
創業初期,如何讓技術產品走向市場成為難題。關鍵時刻,廣東省退役軍人創業發展促進會伸出援手,推薦葉維團隊參加第二屆廣東省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大賽不僅設置獎金獎勵,獲獎項目還能獲得“量身打造”的涵蓋租金補貼、金融扶持、導師輔導等專屬服務。
盡管首次路演暴露出項目短板和自身表達能力的不足,但葉維並未退縮。他對著鏡子反復練習演講,虛心接受專家指導,與團隊一起優化商業計劃……這段挑燈拼搏的日子,讓葉維感覺恍如回到了在部隊奮戰的時光,更燃起了斗志,“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永不退縮,這是多年的部隊歷練帶給我的精神力量。”
最終,葉維團隊憑借“MR全息應用訓練系統”斬獲大賽二等獎,並代表廣東參加全國首屆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奪得新興產業組一等獎。“得獎對我們來說是極大的肯定,也讓我們的項目被更多機構、企業看見。”葉維說,大賽的成功為項目的推進帶來強勁動能,首筆千萬元融資迅速到位,廣東省退役軍人事務系統提供的資源對接,讓產品快速迭代並拓展應用場景。“MR全息應用訓練系統”也已經從軍警訓練延伸至特種行業、文旅體驗、教育培訓等領域,通過虛實結合的場景模擬和實時交互技術,大幅提升效率並降低成本。
如今,葉維的創業項目逐漸走上正軌,他也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積極參與到廣東省退役軍人創業發展促進會的工作中,利用自己的經驗與資源,幫助更多的退役軍人創業就業,“一路走來,我深刻感受到國家對退役軍人的關懷和支持,讓我們的創業項目挺過了一道道難關,我也希望自己能將這份溫暖傳遞下去,幫助更多人。”葉維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8日 14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