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浙江杭州西湖區通過生活救助、職業支持、技能提升等措施——

幫助更多新就業群體站穩腳跟

本報記者 江 南 竇瀚洋

2025年08月28日08:4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城市中,外賣騎手、快遞員飛馳在大街小巷,這群“趕時間的人”,背后有著不為人知的生活困境、職業挑戰與成長渴望。在浙江杭州西湖區,一張從生活救助到職業支持,再到技能提升的網絡,守護著新就業群體的夢想。

  來杭州求職的張家豪順利通過快遞站點面試后,卻因為沒錢繳納住宿押金犯了難。美團黃龍萬科站站長樊文龍當場決定自掏腰包先行墊付,隨后站點又安排他入住了專為新就業群體准備的、位於翠苑街道新就業群體服務中心的集體宿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不僅如此,樊文龍還向站點申請了特殊關照:“從明天起,每天可預支50元生活費,至少吃飯不用愁。”

  貼心幫助的背后,是翠苑街道匯聚街道科室、外賣站點、保亭社區、社會組織及周邊單位力量,依托新就業群體服務中心打造的“幫新團”,能夠及時發現新就業群體的實際困難並伸出援手。“‘幫新團’成員基本來自新就業群體,他們最了解自己的需求。”翠苑街道社區治理服務中心主任楊余平說。

  走進新就業群體服務中心,有人在休息區的沙發上小憩,有人在學習區翻閱書籍,還有人在和專業心理咨詢師聊著心事……除了“幫新團”,黨建、工會、婦聯、團委等各方資源力量都匯集在此,為新就業群體提供各項服務。

  上午9點,西溪街道網約配送員吳禮輝開啟了新一天的跑單。把電動車停在溪畔社區的德雅公寓前,保安張叔從“愛心冰箱”裡取出一瓶冰鎮礦泉水:“小吳,解解渴!”吳禮輝接過水,連聲道謝。隨后吳禮輝又趕往上寧新村,小區門口的友好指引地圖讓他很快完成了這一單。

  “以前著急進小區,跟門衛吵架拌嘴沒少發生,現在不少門衛都成了朋友,對方不為難我們,我們送餐也更自覺遵守規則。”吳禮輝說。

  曾經跑單不愛去的寫字樓,現在也有了新變化。以前許多寫字樓不允許電動車停在樓下,送餐得多跑好幾百米。“現在很多寫字樓在后門為外賣員劃出專門區域,隻需向保安出示訂單就能快速進入。”吳禮輝說。

  下午2點,吳禮輝走進一家貼著“愛心商家”的面館。“老規矩,來一份15元套餐?”店員招呼道。掃碼付款,一份足量的飯菜暖胃更暖心。路上渴了累了,街角隨處可見的“暖蜂驛站”都能歇腳,裡面微波爐、冰箱、充電寶等設備一應俱全。“我現在每周都參與為孤寡老人助餐的服務,能累積新就業群體志願積分,明天就去驛站兌換一副防晒袖套。”吳禮輝說。

  2024年起,西湖區重點開展了“六大友好單元”創建工作。針對新就業群體“進門難”“停車難”“上樓難”等問題,以友好小區建設為牽引,推出愛“新”導引地圖、愛“新”補給站等舉措,全域建成447個友好小區、301個友好樓宇(園區)、8個友好景區、48家友好醫院、23所友好高校和111個友好建筑工地。

  “每天送完外賣回到家,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更別提學習了。”2022年,當西湖區專門針對新就業群體的成長學院招生通知出現在騎手群裡時,當時在干外賣員的陸書霞第一反應是猶豫。

  深入了解后,她發現學院通常在工作日晚間和周末授課,採用“面授+直播”的教學方式,即使錯過了直播授課也能回放。於是,陸書霞下定決心報名。在這裡,她遇見了優秀的教師團隊,不僅系統學習了英語,還學習了行政管理方面的專業知識。

  在成長學院,西湖區與浙江開放大學合作開設創新項目,幫助新就業群體免費攻讀大專或本科學歷。經過兩年半的學習,陸書霞順利完成學業,獲得專科文憑,隨后又開始了在學院的本科學習。如今的陸書霞創建了自己的工作團隊,開始做行政崗,能夠游刃有余地組織數百人的大型活動。

  西湖區委社會工作部常務副部長、區委“兩新”工委書記徐震宇介紹,下一步,西湖區將進一步織密新就業群體服務網絡,切實加強關心關愛,通過創新共治模式,將更多“治理變量”轉化為“治理力量”。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8日 14 版)

(責編:彭曉玲、彭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